失智,是老化的正常現象

失智症分陰陽症狀,陽性分為「被偷妄想」、「四處遊蕩」、「突然暴怒」等,陰性則是慢慢變沉默、開始發呆等等。然而後者竟然占全體失智症患者九成之多。


文/和田秀樹
 
大部分人對失智患者都有刻板印象,認為患者總是「四處亂走、完全失能,讓家人一生為了他們疲於奔命」。因此,許多人在得知家人患有失智症後便會精神崩潰,但這樣的認知卻與實際有很大的不同。

日本統計罹患失智的人口超過兩百五十萬,如果真有這麼多人,應該常常可見流浪老人才對吧?不過事實是沒有的,可見我們對於失智症的刻板印象是錯誤的。其實多數的失智患者只是溫順地坐在房裡,慢慢變得越來越安靜。

失智其實很正常

原因如同上述,許多失智症患者都足不出戶;或者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失智,也沒人發現,於是就這樣每天如常地生活。這與老年憂鬱症的問題很類似,失智症患者即使偶爾出現嚴重的健忘、或失去往常的活力,大家也只會認為「老了就是這樣」。
 
失智症的症狀可以分為「被偷妄想」、「四處遊蕩」、「突然暴怒」等陽性症狀,以及慢慢變得安靜沉默、開始發呆等陰性症狀,兩者的區別相當大。像電影中的問題行為型患者,其實只占全體失智症患者的一成。
 
在這裡想傳達的是,失智不是特殊疾病,也不罕見。一項針對美國波士頓郊區居民進行的調查顯示,基本上,在八十五歲及其以上的老年人之中,有四六%都符合失智症的診斷標準。
 
醫生表示,在檢查過世患者的腦部後發現,即使生前沒有明顯的失智症狀,但只要超過八十五歲,每個人的大腦都會出現失智症特有的變化。
 
由此可知,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是人類的老化現象之一。就像人老了白頭髮會增加、臉龐會刻上皺紋一樣,大腦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老化。

從科學看失智


具體來說,失智就是大腦的神經細胞隨著減少而造成的萎縮,以及β類澱粉蛋白會沉積在大腦組織裡形成斑塊,腦細胞中還會出現神經纖維的糾結——這些增齡變化會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。
 
β類澱粉蛋白在大腦細胞中的沉積,有人在四、五十歲左右就會發生,到了七十歲,約有半數的人會發生。話雖如此,也不是每個出現這種沉積的人都會罹患失智症。
 
以阿茲海默症來說,雖然其患者身上的這種增齡變化尤其快速、明顯,但它還是與每個人因老化產生的大腦變化有著共通的關連。
 
因此,失智症被認為是大腦老化速度異常快速的疾病。不過基本上它還是一種老化現象,所以九○%的患者都會變得越來越安靜。
 

延伸閱讀:
 
 【快速失智檢測】只要三分鐘!10題SPMSQ小測驗,看自己有沒有失智症?

發表者:幸福時光居家照護

照顧長輩,再次感到幸福的選擇--- 幸福時光居家長照機構,提供全方位居家照護服務,由專業、彈性的客製化服務,協助受照者自立完成生活瑣事、重建自主生活的能力,重拾尊嚴和自信!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