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信心獨自面對不一樣的父母嗎?

▍當父母年老時,脾氣暴躁、生活失能

父母的老年照護,是看著最愛的他們逐漸退化,無能為力且心痛的過程。

以前總是很節儉的父母,突然會一次買30顆蛋、4瓶家庭號牛奶、20罐咖啡……他們曾是你尊敬的指標,如今有著同一張臉,卻是截然不同的兩人。


但是在他們漸漸退化,出現失智的跡象後,你以為他們變懶了或再找麻煩,但真相是他們逐漸流失那些原本讓你倚靠且信任的種種能力。

他們會因為病情愈來愈惡化,認為你不花時間陪伴他們,有時候忍不住對他們大聲一點,就生氣說你這個不孝子,但他們以前明明脾氣不會那麼暴躁。他們拿洗臉的毛巾去擦桌子,甚至一條毛巾用了很多年也不更換。

以前他們會要求你吃過飯後要幫忙洗碗,或至少將碗筷拿去水槽,現在他們把骨頭吐在桌面,丟下碗筷就離開餐桌去電視機前面打瞌睡。甚至你想盡辦法迎合他們的口味準備一桌菜餚,他們卻毫不留情跟你說,這麼難吃,吃不下。

▍只靠孝心夠不夠?

在照護的過程中,往往因為這些情緒上的衝撞,出現「這些事情,你們以前不是都會自己做嗎?為什麼現在都不會了?」這樣的心聲。

諸如此類的照護日常,起碼還在被照護者可以自理的範圍,但光是這樣,照顧者還是會處在一種看不到盡頭的挫折中,因為照護盡頭來到的那天就是死別,很多壓力是自己害怕去承認也不敢說出來的,以為說出來就是不孝或無情。

如果沒有向外求援,沒有政府或制度提供的喘息空間,在被照護的主體消失之前,可能這些拿「家人親情」作為照護後盾的照護提供者會先倒下,或與受照護的人同歸於盡。


選舉之前,一場透過電視轉播的市長辯論會上,提問者問到參選者的長照政策。

一位候選人認為,只要有愛心和社福團體的投入,就沒有問題;另一位候選人認為家人親情是主力;再一位候選人則是提出,只要將沒有房子的年輕人與寂寞無人陪伴的老人,透過配對居住在一起,就同時解決了年輕人買不起房,和老人沒人照護的問題。

長照
聽著那場政見辯論的當時,我想起正在閱讀松浦晋也書寫的一本新書《媽媽,對不起:獨身中年大叔的照護奮鬥記》,記錄像他這樣50幾歲的單身男子,如何獨自照顧失智的年邁母親。

松浦先生是長年從事太空探索採訪的獨立記者,最初面對母親的失智時,他有很多愧疚。起初他以傳統孝道的價值觀念,認為父母衰老「理應由孩子來照護」,但是他在母親的失智狀態愈來愈嚴重、甚至大小便失禁,超越他體力和理智所能負荷的程度之後,出手打了母親耳光,才意識到自己必須向外求助。

他也才理解到,高齡照護是一門專業,「必須擺脫感情」,絕不是「只要孩子、家人努力一點」或是靠「孝心」來支撐就辦得到。

▍提前準備長照保障

他認為,老人照護在本質上並非全屬於家庭的責任,利用政府提供的長照保險是人民的權利,不應該一味燃燒自己,而是應該積極地依賴和使用制度,達到適度喘息。否則自己倒下,連照護都沒辦法了,最糟的狀況,還可能發生照護殺人或同歸於盡的悲劇。

然而,讀到松浦先生描述他自己與長照顧問討論之後,決定將母親送往長住型的安養中心時,我還是忍不住跟松浦先生一樣,在心境上產生極為悲傷的愧疚,忍不住一邊閱讀一邊掉淚,這應該是身為人子都會遇到的掙扎。

也難免想到自己老後,勢必要倚賴的政府長照政策,或自己必須準備的長照保障,應該要提前做好準備,心理和金錢上的準備,缺一不可。

至於幾位市長參選人對於長照政策的觀點,我情願相信他們只是因為發言時間太短,或過於緊張,或因為表達能力不好,或把長照想得太過簡單而已,否則真是讓人擔心啊!

發表者:幸福時光居家照護

照顧長輩,再次感到幸福的選擇--- 幸福時光居家長照機構,提供全方位居家照護服務,由專業、彈性的客製化服務,協助受照者自立完成生活瑣事、重建自主生活的能力,重拾尊嚴和自信!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