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期失智症因為症狀輕微,常被忽略而延誤治療時間,當懷疑家中長輩有失智的症狀時,可用AD-8量表進行檢測,如符合二題以上,最好還是送醫就診,由專業醫師進行檢測、診斷。
如診斷確認有失智症,可參考以下照護建議,進而延緩病況:
1. 多運動、多思考、多互動
多參與為輕度失智長者設計的活動,多多運動鍛鍊身體。如長輩已無法行動自如,可進行下棋、茶會、藝術創作等靜態活動,以活化長者的身體與大腦功能,讓他有較多社會參與的機會,維持長者的社交關係與生活功能。
2. 建立友善舒適的環境
生活環境與家中設備的改善與調整,依長者需求使用輔具及居家無障礙設施,提供能讓長者安心的環境,協助他們自行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,身心障礙者及符合長照資格者,皆可申請補助。
3. 定期追蹤
依照醫囑定期回診追蹤,接受專業醫療照護與治療,才能掌握病情,及早治療。
4. 預防走失
初期失智症長者認知能力已下降,卻還能行走自如,所以更容易迷路走失,在台灣失蹤的人口中,失智者就佔了4成,其中大多是初期失智者。可依長者與家屬需求,申辦走失手鍊、指紋捺印、GPS定位和QR Code布標等。
5. 日間照顧中心
如經濟狀況許可,可帶長者到日間照顧中心,在這裡接受照顧服務,參與復健、團康活動,與人交流互動,延緩退化進程,晚上再返回家庭照顧,讓照護者也能有休息空間。
6. 多鼓勵,少責備
失智症長者除了就醫治療,更需要的是具備同理、溫暖的陪伴。長者面對自己的變化時也會有無力感,感到挫折、失去自信,當他們忘記或做錯事時,請多用正向的言語鼓勵他們,輕輕的說:「不用急,我們會等你。」讓失智的長者感到安心。跟失智長者互動時,避免使用考試的方式,例如:考失智長者「我是誰?」。
照顧者們辛苦了,請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,平時除了給予失智症長者關懷與照顧、學習失智相關知識與照護技巧外,也需要注意自身的身心健康喔。:)